江桥实验中学2017年下半年工作计划

作者:江桥实验中学更新时间:2018-01-08 12:13点击量:0

  深化  绿色  优质  共享                       

         ------江桥实验中学(华江中学)2017年下半年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2017年是学校“十”规划目标任务推进之年,也是推进教育综合改革的关键之年。2017年下半年,我校将以《2017年嘉定区教育局工作要点》和区教育系统党政干部大会精神为指导,结合当前的新形势和学校实际,以“深化、绿色、优质、共享”为主题,以课程建设为重点,以队伍建设为依托,以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品质为核心任务,进一步聚焦队伍,聚焦课堂,增强师生的综合素质与人文素养,不断促进学校内涵发展,深化办学特色,全面落实学校“十三五”发展规划制订的年度目标和任务,为达成学校“十三五”办学目标(把学校建设成为市郊一流、特色鲜明、品质优异的现代公办初中)奠定扎实的基础。

二、工作思路

学校以深化、绿色、优质、共享2017下半年总体工作思路,围绕四个关键词展开各项工作。

1、深化:深入实施 “师资队伍梯队建设”、“磁性课程建设”两大工程,继续把队伍建设、课程建设作为教育综改的主旋律,在上半年基础上做到有新的创新点、突破点和增长点。

2、绿色:开展基于绿色指标的学校改进研究,探索减负增效的新途径,形成可操作的经验或案例。

3、优质:进一步提升学校办学品质。实施“教学质量稳定”工程,力求各年级教学质量高位稳定。

4、共享

(1)区域资源共享:在新优质联盟研究、学区化办学探索、见习教师规范化培训、德育教导跟岗培训中发挥引领辐射作用。共享资源、共享课程、共享教研活动、共享改革的经验与成果。

(2)曹杨二中(集团)资源共享:依托曹杨二中(集团)的优质教育资源和其他社会资源,助推学校特色项目发展。

三、工作目标:

1、2017年学校综合考核保优(保持嘉定区教育系统办学优秀单位)。

2、教育教学质量继续保持高位稳定(2018年中考五科总分位列全区公办初中前4名

3、争创上海市行为规范示范校。

4、争创新一轮上海市安全文明校园。

四、重点工作

(一)探索“江桥、华江”一体化管理模式

今年8月起江桥、华江两校实行一体化管理:共同秉持的学校精神以及一样的办学理念、相同的育人目标、一个管理团队、一套管理制度。在队伍建设方面,两校将以联合会议、联合培训、联合教研、联合开展项目研究和展示等形式促进两校教师的共同发展。两校教师将享有同等的学习机会和发展平台,如名师工作室学习、同一专家团队指导等。真正做到课程统一,活动同步,资源共享,质量相当。

(二)推进师资队伍梯队建设工程打造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1、建立健全师资队伍建设的组织领导与机制保障,明确责任分工。

2、继续采取全员培训、专家“导航”、学科指导、师徒结对、“私人订制”、教工社团等6种形式推进队伍建设,本学期重点推进以下三方面:

1)全员培训突出重点,提高实效

除师德类、人文类、信息技术类等通识培训外,本学期我校重点围绕绿色指标下的“磁性”课堂建设的5+X项目,开展“建磁性课堂 做磁性教师”系列培训,围绕幸福课程、磁性课堂研究、减负增效研究、校本课程建设、信息技术与磁性课堂整合能力等专题,通过规范化、系列化的校本培训,进一步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和师德修养,使课堂充满磁性。

2)做强校级“名师工作室”,培养高端教师

学校的四个工作室“王建梅工作室”、“沈志雄工作室”、“徐永光工作室”和“蔡青桔工作室”,将继续聘请上海市内优秀学科教师(英语、数学)和优秀班主任(含团队辅导员)老师,进一步把握资源,丰富学习渠道,拓宽教师视野,更新理念方法,为我校积极主动谋求专业提升专业发展的学科教师(英语、数学两门学科的一级教师、高级教师)以及班主任老师的发展诊断导航,带动校本研修和特色学科建设。我校将依托校级“名师工作室”的建设,培养高端教师,带动学科质量的提升,扩大学科影响力,不断吸收累积学科经验,大力推动学科创新。

3)进一步落实“私人订制”,满足教师个性需求

我校结合教师专业发展的实际需求,从教师课堂教学的实践需要出发,以“私人订制”的方式,确定培训项目,组建培训小组,为教师提供专门化的培训和指导,满足教师个性化的学习与发展需求。本学期我校重点关注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在上学期成立两个信息技术项目组(微课,手机同屏技术)的基础上,本学期将聘请专家,针对教师实际需求开展系列的讲座和实践活动(如微课设计与制作、手机同屏技术运用、学科软件应用等),帮助教师将技术运用于教学,提升教师的信息技术与“磁性”课堂的整合能力。此外,针对问卷反馈教师渴望提升科研能力的需求,我校将开展相关的“订制”项目。

3、根据华江中学开办的新形势,做好干部的培养储备。本学期继续实施“中层后备干部挂职锻炼”,为我校和江桥教育事业的新一轮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三)深化“磁性课程建设”工程,彰显学校办学特色

1、磁性课程建设,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1)加强特色课程建设

①人文类:

“慧雅学子”经典导读》:与曹杨二中博雅课程对接,继续办好“‘慧雅学子’经典导读”课程班。

②艺术类:

《快乐陶艺》:依托新建的“陶艺创意设计与制作”创新实验室,深化课程实施,实现技术与艺术的融合、传统与现代的结合、课程与生活的整合。培养学生的技术素养、艺术素养和人文素养。

“快乐音乐”管乐团》:做好新一批管乐团学员的挑选和调整 ,与曹杨二中附校合作,对我校学生爵士乐团进行指导,提升我校学生爵士乐团的演奏水平。

③体育类:

《羽翼飞扬》:做好区布点体育项目羽毛球队的重组和训练工作,争取在市级、区级各类体育比赛中获得佳绩。

 《活力宝贝女足》以校园足球精英训练营建设为抓手,提高我校足球队的竞技水平。作为区6所训练营之一,我校在区教育局的支持下,从今年9月开始在六年级普及开展足球教学,聘请外籍足球教练担任主教练,每班每周三下午安排一节外教足球课。通过外教资源的引进,改变体育课堂教学模式,调动学生对足球的兴趣,让学生了解和喜爱足球。

④科技类:

STEM+课程依托专家团队指导和新建的物联网+STEM创客空间,通过各学科融合,突破原有分学科的传统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跨学科、重应用的新型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本学期起在六年级开设普及课程,在此基础上明年在七年级开设精英课程。

⑤德育类:

优化“责任教育”为核心的学生综合社会实践活动课程,编写8大实践体验活动的课程手册,建立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电子平台。

继续开设家长微课程,加强家校合作,丰富育人载体。

2)尝试开设国际课程:

①与曹杨二中国际课程对接,借助曹杨二中师资优势,在八年级开设德语拓展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国际理解。

②在近10年“中德学生交流”的基础上,尝试进行“中意学生交流”,进一步扩大学生的国际视野。

2、“磁性”课堂建设,提升课堂品质

我校将继续深入推进磁性课堂研究和课改工作,开展基于绿色指标的学校改进研究,探索减负增效的新途径,开展各种形式的专题教学研讨,促教师教学水平、学生学习质量的提高,具体工作如下:

1)在十三·五重点项目“基于绿色指标的磁性课堂建设”引领下,分学科成立“5+X”的磁性课堂研究子项目,以校本教研为载体开展理论学习和实践研究。

2)新优质联盟、江桥学区各校按需加入各磁性课堂研究小组,开展区域联动教研,全面实施磁性课堂研究。

3)各子项目组继续开展专题研究和交流研讨活动,提炼、优化研究策略和路径,积累“磁性课堂”的实践经验和典型案例。

4)总结“磁性课堂”的要素,修订完善“磁性课堂”的标准。

5)以区第一届“教育学术节”为契机,全面汇报展示“磁性课堂”项目的研究成果,发挥辐射作用。其中英语和物理学科将分别于11月下旬和12月上旬进行课堂教学改革的集中展示。

6)发挥各级骨干教师和校名师工作室引领示范作用,开展三个“一”活动:开好一节示范课、出好一份试卷和做好一次课堂教学指导,为构建高效课堂,提升课堂教学品质累积经验。

7) 形成一批高质量的教学案例或论文。

(四)加强德育队伍建设,优化德育生态环境

1、德育队伍专业化

以学校德育和班主任工作室为抓手,聚焦“三会一有”德育课程、综合社会实践活动课程和嘉定区《幸福课程》校本化实施,做好“五好”班主任校本研训、上海市德育教导跟岗实训、见习期教师(班主任)的规范化培训,以及区级立项课题《初中学生“学会做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化实施的研究》,提升德育队伍的专业水平。

2、育人机制全员化

坚持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继续探索实施“校内家长”全员育人项目、学科德育研究、“心桥”培训等全员育人的新机制;结合学校磁性课堂建设,开发实施“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电子平台”全员育人研究项目;优化落实“校内家长”制度、党员联系服务群众“2+1”工程,夯实行规教育;积极申报区心理健康教育特色校。

3、德育生态一体化

1)整合地域资源,优化实施六至九年级分层递进式的学生综合社会实践活动,完善学生八大实践体验活动课程手册,编撰教师指导手册。

2)创新家长学校运转模式,提升家长家教能力。提升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位一体”育人机制实效性,凸显“三级家委会”的桥梁纽带作用。依托家委会力量,办好三级家长学校,加强对家长的引导,帮助家长正确看待减负。开设家长微课程和家长沙龙,针对不同类型学生的教育问题开展不同主题的沙龙,通过交流、分享、探讨提升家长的教育能力,实现家校共育。

3)加强校园文化环境建设,在学校整体设计校园文化的基础上,重点抓好班级文化建设,凸显校园文化育人氛围。

(五)实施“教学质量稳定”工程,加强毕业班工作

1、形成组织架构。成立“质量稳定工程”领导小组和咨询小组,定期调研、指导与研讨,提高教学有效性。

2、发挥目标引领作用。9月召开中考目标见面会,明确新一届毕业班的中考目标,制定科学合理的学校目标、班级目标,落实指标分配,制定相应措施。10月召开毕业班工作研讨会,结合质量检测交流如何科学分析、确定各类目标学生以及所采取的有效策略。

3、精心安排提优托底。组织好九年级各科质量检测,做好质量分析工作,及时反馈考试情况,指导班主任和科任教师对各类临界生情况进行排摸,改进复习策略。对高端学生进行有效提优,对于学困生精准托底。

4、激发学生学习动力。关心学生思想,树立学生信心。结合九年级组织“走近鲁迅、青春励志”绍兴研学等活动,帮助学生明确目标,增添动力。

5、充分利用专家资源。积极配合专家团队教师深入九年级听课,加强对上课、复习进度等复习工作的督查,针对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分析调整,确保九年级教学质量的提高;

6、修订中考奖励方案

(六)创新教育发展模式,探索学区化办学

1、引领学区内初中学科建设

近年来,我校的学科建设成效明显。五门主要学科发展均衡、实力相当。尤其是数学、英语学科,近几年教学质量一直在全区保持高位,教研氛围、学术氛围浓厚,被评为区示范教研组。下半年继续“基于绿色指标的磁性课堂研究”作为学区(联盟)研究主题,通过此项目的实施,推进成员校的学科建设,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促进课堂教学改进和教师专业发展,进而提高区域整体的教学质量。

2、指导江桥小学英语学科建设

江桥小学虽然语文和数学学科在区内有较强的竞争力,但英语学科始终是该校的薄弱学科,将我校英语学科建设的经验、做法推广到江桥小学,有利于提高江桥小学的英语教学水平和质量,也为我校的教学质量稳定打下基础。

3、拓展合作研究领域

在学科建设的基础上,下半年在学校管理、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学生核心素养培育等方面开展联合研究。以学区(联盟)为单位组织开展相关的学科类、综合类学生活动和竞赛。

(七)加强信息化建设,助推学校发展

信息化将是未来上海教育创新发展的关键和引擎。同样,我校想要实现新一轮发展,同样要靠信息化。今年要着力提高我校的信息化硬件水平、管理水平和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争取用三到五年的时间,让我们的信息化水平跻身全区领先行列。

1)实施信息化建设三年行动规划。

2)学校微信公众平台功能拓展。宣传学校教育综改的典型做法与成效,让家长、社会了解。

3)教学质量保障信息化。在使用网上阅卷系统、学业质量监测与评估系统的基础上,建立网上选课系统,优化选课流程。同时开发课程网上评价体统,根据学生的满意度情况不断调整课程设置。

4)“磁性”课堂建设信息化保障项目:加强课堂信息化硬件建设,新添置两台“交互式平板电视机”,将教室电子白板更新为多媒体触摸式电视机。有计划地逐步推进IPAD等电子设备的使用。

5)后勤服务管理信息化。逐步实现仓库、教学器材设备、报修、监控系统、录播系统等后勤服务内容的信息化管理模式,提升后勤服务效率和服务品质。

6)同步实施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聘请专业人士对老师进行信息技术专项辅导,让教师能与时俱进地掌握先进的信息技术,不断提升教育教学效果。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采用全员通识培训与私人订制相结合,兼顾全员普及与个体提高。

7)引进与使用“绿蜻蜓云校园”内部管理平台。进一步优化内部管理,提高管理效能。将“绿蜻蜓云校园”平台运用于学校管理、部门管理、组室管理、班级管理等各个方面。依托“绿蜻蜓云校园”平台,实现拓展型课程网上申报、网上选课、网上评价,建立课程空间,从学生出勤管理到活动记录,实现教学信息数字化、一体化管理,开启“互联网+教学管理新时代”。

(八)优化校园环境建设,提升校园文化品味

各部门联动,集思广益,按照整体设计、分步实施的策略,建设与学校发展相匹配的校园环境,凸显学校文化,达到育人效果。

(九)开展几项评选,树立榜样典型

通过评选“磁性课程(课堂)建设优秀团队(积极分子)”,发现典型,树立身边的榜样,进一步弘扬爱岗敬业、锐意创新的师德师风。将于年终校园之声表彰。

五、主要措施

1、加强领导,整体规划,分步推进。

2、组织学习,转变观念,开阔眼界。

1)专家讲座:邀请教育局、督导室领导、专家等来校进行指导。

2)外出考察:组织教师到市、区内优质学校、特色学校进行参观学习。

3、项目引领,组织落实,专题研究,攻坚克难。

注:各工程或项目的牵头人:负责方案撰写、责任分工、组织实施。


-->

联系电话:021-69116784 学校地址:上海市嘉定区江桥镇靖远路1358号

copyright©2017 上海市曹杨二中附属江桥实验中学

沪ICP备11021021号-4  |

沪公网安备 3101140200489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