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划总结

嘉定区华江中学2020学年学校课程计划

作者:江桥实验中学更新时间:2020-08-29 13:26点击量:0

    嘉定区华江中学创办于2017年,现托管于江桥实验中学,两校实施一体化管理模式。华江中学现有六、七、八、九四个年级,共12个教学班级,510多名学生,其中本市户籍学生不到25%。学校共有专职教师55人,其中区骨干、学科新星1人、镇骨干2人、校骨干4人。55名在编教师中研究生学历占41.8%,其中具有高级职称5人,中级18人,初级23人,三十五周岁以下青年教师占34%,是一支年轻而富有朝气的团队。

一、 学校背景分析

(一)制定依据

1. 学校的办学理念:重在奠基,和谐发展。

2. 学校课程理念:用富有磁性的课程为学生的成长、成功奠基。

  3.学生培养目标:会做人,会学习,会生活,有特长。

  4. 相关政策: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进国家统编三科教材使用,深入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将教育教学的重心、重点落实在学生思想品德、人格修养、身体素质、学习习惯和思维品质等基础素质的培育上,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并关注学生个性特长的发展,为他们的未来发展奠基。根据《教育部关于印发“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通知》(教材20204号)、《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切实规范中小学课程教学工作深入实施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沪教委基〔2016〕30号)、《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印发<上海市进一步推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意见>的通知》(沪教委规〔2018〕3号)、《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印发上海市中小学2020学年度课程计划及其说明的通知》(沪教委基〔2020〕42号)、上海市教育委员会等九部门关于印发<本市落实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减负增效工作实施意见>的通知》(沪教委规〔2019〕10号)、《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印发加强本市义务教育学校作业管理相关措施的通知》(沪教委规〔2019〕9号)、《嘉定区加强初中建设的实施意见》等,认真研读上述文件,严格落实文件精神,结合学校十三五规划内容制定本学年度课程计划。

(二)先前课程计划落实情况反思

    课程是实现育人目标的路径。学校在课程建设过程中紧紧围绕用富有磁性的课程为学生的成长、成功奠基”的课程理念,坚持以优质、多元的课程为学生的发展奠基。落实三类课程,开发校本课程,整合校内外资源,把“三会一有”育人目标与课程设计的知识体系、社会要求、个性发展三个维度有机融合,形成一种科学的、多维的课程体系,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课程选择权,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发展。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基本上能够满足师生的发展要求,但也存在如下问题:

    1. 课程设置要更紧密的符合时代需求

对照“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对标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内容,随着中考改革的不断深入,前期课程内容不能够完全满足学生需求,随着信息化社会的不断飞速发展和中高考改革制度的推进,学校课程设置要结合时代需求和社会发展,更加多元化,以符合学生需求,培养全面发展的“三会一有”的学生。

    2. 课程的管理要更精细化

学校建立了一套课程管理的机制,但对课程实施的过程管理还有待改进。在坚持“五育”并举、全面发展素质教育,确保体育与健身、劳动技术、道德与法治、艺术类、社会实践等课程(活动)等课程开展的同时需进一步加强课程实施的过程性管理,同时通过对磁性课程的深入研究,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让减负增效落到实处。

3. 课程评价有待进一步科学细化

    科学的评价对教师和学生的成长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在前期的课程评价中,学校对教师的评价、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有待完善。要鼓励教师以《上海市进一步推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意见》为指导,进一步要求教师多元评价学生,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基础和个性潜质的不同,要关注认知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意目标三个方面。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和学生发展需求以及师资现状,需要进一步规范、多元、科学的进行课程和学生的评价。

 4. 综评日常考核有待进一步规范化

进一步规范历史学科和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日常考核,加强教师培训和教研队伍建设,加强对课程改革实践研究和业务指导,深化教学改革,指导和帮助教师日常考核的执行力和规范性,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三)学校优势与不足分析

优势:

本着高起点、高定位办好新学校的指导思想,在区教育局的精心部署下,华江中学自建校起就由学区内市新优质项目学校(江桥学区领衔学校)——曹杨二中附属江桥实验中学托管,由江桥实验中学校长担任华江中学校长,两校实行一体化管理,即:一个管理团队,一套管理制度;秉持共同的学校精神、办学理念和育人目标;统筹安排师资,刚性与柔性流动相结合,保证两校师资水平相对均衡;开展一系列联合行动:以联合会议、联合培训、联合教研、联合开展项目研究和展示等形式促进两校教师的共同发展。两校教师享有同等的学习机会和发展平台,如名师工作室学习、同一专家团队指导等。

一体化管理提高了管理效能,保障了两校课程统一,活动同步,资源共享,质量相当。一年来,华江中学开局良好步入轨道,实现了“新学校·高起点”的建设要求,也赢得了家长和社会的认可。

不足:

    1.青年教师培养迫在眉睫。华江的师资队伍主要存在三个问题:(1)因江桥实验中学和其他学校流动过来的教师数量有限,华江招聘的新教师人数较多,教龄在两年内教师共8人,占14.5%,其中多人担任班主任,学校应尽快帮助他们胜任教育教学工作。(2)成熟型教师中区镇级骨干教师人数偏少,缺乏学科领军人物。(3)中层后备干部储备不足,应抓紧培养综合素质优秀、德才兼备的青年后备干部。因此,学校师资队伍建设任务相当艰巨,需加快青年骨干教师特别是名师培养的步伐。

    2.学生生源情况复杂。学校近63%的学生为外省市户籍学生,且有一部分学生来自民办行知学校、沪宁小学等民工子弟学校,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态度以及学习能力都给学校的教育教学带来一定的挑战。从对华江八、九年级学生(2017级和2018级)过去一年的学业质量分析发现:语文校均分与江桥持平,数学略有差距,但英语差距达5分以上,英语学科的明显薄弱。

    3.教学研究意识有待强化。目前学校的教研采取和江桥一体化教研的模式,参与江桥的教研活动和备课活动,学校教师自主进行教学研究的意识还不够,面对新形势的教育变革,主动创新、主动探究的能力需要进行加强。

    学校将以课程实施中的问题和学校的不足研究为改进办学的起点,以研究学生学习和现实需求,构建品质课堂为重点,以磁性课程、磁性课堂为延伸路径,满足教师发展和学生成长,促进学校整体发展。

二、课程目标

(一)学生培养目标

1.总体目标

夯实基础,关注个性特长,将学生培养成为“会做人,会学习,会生活,有特长”(简称“三会一有”)的合格初中毕业生。

2.分阶段目标

微信截图_20200829133214.png

微信截图_20200829133304.png

(二)教师发展目标

能够理解并运用先进的教育理念,自觉研究中考改革,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形成较强的课程意识,提高课程开发、课程研究以及课程教学的能力。在学校课程建设的过程中,获得新的专业成长并从中体验到幸福感。

(三)课程建设目标

落实“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程理念,结合中考改革,继续发掘、利用好校内和社区课程资源,开发、建设并实施学校课程,强化特色课程,打造多元的体现时代特征和江桥特色的课程体系。在原有基础上,开发与实施一批较为成熟的校本课程,并推出具有较高质量的校本教材,更好地为学生的发展创造条件。

三、课程结构

学校课程是一个完整的体系,体现基础型、拓展型、探究型三类课程有效整合,体现初中四个年段课程目标的整体布局,体现必修、限定选修、自主选修等模式的灵活运用。即:目标整体,结构多元,尊重选择,差异发展。

微信截图_20200829133411.png

以上三类课程是对上海市中小学三类课程的校本化落实。学科特色类的“学科基础课程”即基础型课程,“学科拓展课程”即拓展型课程中的“自主拓展课程”;知行合一的实践体验类课程(侧重体验)和专题聚焦类课程(侧重认知)对应的是拓展型课程中的“限定拓展课程”和探究型课程。有的课程兼具拓展和探究的元素,如《走近虬江河》、《中德文化交流》等。此外,我校六到九年级每周安排两课时用于探究型课程学习,使用《初中探究型课程学习包》进行教学。

四、课程设置

(一)课程设置与课时安排

1  上海市华江中学2020学年度课程设置及课时安排一览表

微信截图_20200829133805.png

说明:

根据学生实际需求,继续在六七年级开设心理健康课程,与写字课一样,每两周一节。

②八年级劳动技术课由每周2课时变为1课时,与电路相关的教学内容纳入拓展型课程中的物理实验课。

③九年级语文、英语、物理和化学学科各增加1节托底课,加强对学困生的基础训练,基础较好的学生利用这一时间自学提高。

④九年级社会课由每周2课时变为1课时,课程标准中规定的部分教学内容整合在政治课及学校时政广播中落实。

⑤为了保证课时总量不变,七、八年级的探究课只排了1课时。这是因为我们把“探究型课题研究”集中在假期完成,成果汇报和展示集中在“科技周”举行;而九年级与德国Hessen州Bad Emstal市的一级文理初中Christine-Brueckner-Schule同步实施两校合作项目。

由于本地农民出工比城区早,一些村办企业早上上班时间为7:30,所以很多家长一大早就把孩子送到了学校。针对这种情况,我们组织了语文、英语学科的“文化早餐”晨读活动,由学生自主管理、自愿参加。

⑦周五下午 14:30之后是自主拓展兼社团活动活动时间。

⑧专题教育包含廉洁教育、生命教育、健康教育(含青春期教育、预防艾滋病教育和禁毒教育等)、国防教育、民防教育、民族团结教育、安全教育、法治教育和环境教育等

微信截图_20200829134026.png

说明:个别课程结合学生报名的实际情况有可能有微调

(三)德育课程设置

1. 实践体验课程

微信截图_20200829134439.png

微信截图_20200829134452.png

微信截图_20200829134834.png

微信截图_20200829134858.png

说明:

实践体验课程和专题聚焦课程是学校“三会一有”系列德育课程。课程主要包括两大类。一是以知识教育为主的专题聚焦课程(道德品质、学习品质、生活品质和个性特长)。主要以校班队会、红领巾广播等为载体,以班主任为主要授课团队,通过讲授、活动及训练等,让德育教育落到实处。二是以实践体验为主的实践体验课程(仪式教育活动、主题教育活动、节庆教育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等)。整合校内和校外资源,实施多元活动课程,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实现知、情、意、行的有效统一,构建知行并重的德育教育课程体系。

充分利用江桥地区周边的资源,开展各种教育主题活动,如组织六年级学生与“江桥镇阳光家园”智障人员开展融合活动;组织七年级学生到秦古美术馆和新泽园开展“走近虬江河,对家乡负责”综合实践活动;组织八年级学生到“消防中队”开展慰问及消防安全教育活动;邀请封浜派出所领导担任法制副校长和法制辅导员,为学生开展法治安全宣传教育等。

(四)校本特色课程说明:

实践类:

1.《走进学校,了解自我》:通过组织六年级新生军训、参观校园、行为规范教育、校史校情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入学教育系列活动,帮助学生了解新学校,树立新目标,培养坚强意志,在完成自我角色转变中,优化心理素质,明确自己的责任,以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迎接初中学习生活。

2.《走近虬江河——对家乡负责》:这门依托乡土资源开发的课程是为七年级学生量身定制的。它以“走近江桥的母亲河——虬江河”为载体,课程内容由体验原生态、感受社会主义新农村、探究文化艺术和市场经济、走进博物馆、班级主题教育活动等组成。课程实施与各学科有机整合,以教师指导下的课题小组为单位开展实践与探究,激发了学生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情感,培养了良好的意志品质和团结合作意识。这门课程的“磁性”体现在贴近学生、贴近生活,从课程资源选择、课程内容设置到课程实施形式都体现了这一点。

3.《走进青春,对他人负责——八年级十四岁生日》:学校充分利用校外学生实践活动的教育资源,组织八年级学生开展“走进青春,对他人负责——‘十四岁生日’主题活动课程”,为学生提供了体验生活、掌握技能、感悟人生的阵地。通过活动引导学生了解、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激发爱国热情;增强学生保护生态环境,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识;增强了解社会、接触社会并学会服务社会的意识;学会在精彩纷呈的野外体验活动中与他人合作,认识自我;在精彩纷呈的主题教育活动中点化和激励学生萌芽梦想,体会成长的责任。

4.《走近鲁迅 青春励志》:在九年级新学年开学前一周组织九年级学生走进绍兴开展《走近鲁迅 青春励志》系列活动。品尝鲁迅笔下的风物,感受历史文化的气息,全方位了解作为民族脊梁的鲁迅先生。学生在了解绍兴的历史人文的同时,学习鲁迅先生风范,树立远大志向,坚定理想信念,明确自己的毕业奋斗目标,培养责任担当。

5.《中德文化交流》:为了让学校师生有机会走出国门,开阔眼界,去年起学校积极开展中德校际文化交流,与德国黑森州Bad Emstal市Christine-Brueckner-Schule一级文理初中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参加这门课程的学生可以身临其境感受西方文化;走进德国学生的课堂;牵手德国朋友,住进他们家;与德国市长握手等。两校就传统文化、风土人情、学校管理、课堂教学、家庭教育等方面展开了深入的交流。本课程使学校的学生开拓了国际视野,树立了跨文化意识,提高了国际交流的能力。

(五)学校一日活动安排表

微信截图_20200829135134.png

说明:

1. 学校一日活动安排严格按照市教委规定,8:00以后开展集体活动,对于一日两操及每天一小时左右的体锻活动的规定严格执行。

2. 周一下午第八节课是全体教职工会议时间。

五、学校课程的实施

(一)基础型课程的实施要求

1. 教学改进:要求严格按照沪教委《关于加强中小学课程管理的若干意见》等6项教学工作意见和学科课程标准进行课程实施,落实教学目标,通过对目标的再设计实现教学目标的校本化。努力做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整合实施。

2. 过程管理:课程实施过程要加强备课、上课、作业布置与反馈、考试与个别辅导各流程,保障课程教学环节的流畅性。

3. 作业设计:创新作业与练习的设计思路,在数学和英语听说课程科开展“作业包的设计”的研究与实践。

4. 建立教学质量分析与反馈制度。

(二)拓展型课程的实施要求

拓展型课程由限定拓展课程和自主拓展课程组成。限定拓展课程包括专题教育、学校文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自主拓展课程包括学科课程的延伸、综合、拓宽及各类兴趣活动和阅读活动。

1.对教师的要求

1)教师在设计、实施拓展型课程科目时,必须做到每一科目都有清晰的课程目标表述,细致的实施要求,科学的内容设计,合理的课程评价计划。

2)教师使用他人书籍作为教材实施拓展型科目的要根据学生情况作校本改造,要有详尽的授课计划与教案,使用自编教材或讲义的要有比较详尽的文本,授课材料须经学校课程建设研究小组审定后实施。

3)由于本课程系走班学习,要求任课教师严格点名制度,保证日常教学秩序的严肃性。

4)由于本课程系选修实施,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把握拓展型课程特殊的教学策略,利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吸引学生,不仅注重拓展知识,更注重让学生在思想、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上有切实提高。

2.对学生的要求

1)选修课程学习的申报每学期进行一次。

2)学生可根据自己的爱好和学习志向,对课程进行自主选择。

3)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利用网络进行实时抢课。

3.拓展型课程实施流程

课程申报2020年8月):教师按学校要求填写申报表格交至学校课程建设领导小组。

课程审批(开学第一周):学校课程建设领导小组根据学校当年度课程设置要求,按“立项”、“修改立项”、“不批准立项”、“建议立项”进行课程审批。

课程立项(开学第一周):课程建设领导小组将理想课程整理交教学管理部编订《2020年拓展型课程资讯》。

学生选科2020年9月开学第二周):学生网上选科

中期检查(每学期期中)学校课程建设领导小组组织对课程实施进行中期检查

课程学习考察(每学期期末考试前一周):选修课程考察,学期课程结束

(三)探究型课程的实施要求

根据学生探究性学习教育的总目标,学校制定以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模式为核心,以学会发现、提出问题——研究、解决问题——运用反思方法从较高层次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为主线的分阶段教育目标。以课题研究、项目设计为主要形式。

[六、七年级]着重培养学生科学的问题意识,增强学生的综合、整体认识能力,以人文精神与科学态度,从社会生活的现实与未来中发现、提出问题,抓住问题的本质。

[八年级]着重培养学生收集、分析、综合信息,并具有初步设计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案,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课题研究注重过程,学生活动及师生交流活动须在《探究型课程形成性手册》上留下详尽记录,以备评价之用。

六、学校课程的学生评价及课程评价

(一)学校课程的学生评价

1.基础型课程的评价

基础型课程学习评价由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两部分构成

过程性评价:包括学习态度、学习发展组成、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各占评价总分的10%

结果性评价:关注知识技能的达成,参考依据大考成绩40%,中考成绩20%,平时成绩20%。

2.拓展型课程的评价

1)在拓展性课程中实施多元评价、过程性评价的方式。

2)不同的科目性质可制定不同的评价计划,关注三维目标的达成,采取考试、小组研究课题、课堂表演、演讲等多种形式进行。

3)对于学习过程认真,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应当给予奖励。

3.探究型课程的评价

1)注重实施多元评价、过程性评价的方式。

2)组成师生共同参与的课题评价小组进行评价。

(二)教师教学的评价

课程评价将坚持以“学生发展的同时教师得到同步成长”的原则,充分发挥行政听课和教研组长的作用,让每一位教师从课程评价中看到自己的发展,同时在课程的实施中看到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此学校将从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对课程进行考核评价。

1、磁性课堂:

1)同备课组要相互听课、评课

结合学校“磁性课堂”评价标准,加强听课、评课。强化集体备课和备课组团队建设,听课之后再进行反思交流,集体备课的作用就会得到充分的发挥。每学期末教务处检查听课笔记。

2)教学管理部、教研组、年级组督导

行政听课和教研组长坚持听“推门课”,听课中特别关注“磁性课堂”的实施情况、集体备课的情况和作业布置情况等,并将听课情况及时向大家反馈。

2、课程反馈:

1)一学期举行一次学生作业检查、作业展评和问卷调查,及时反馈。

2)分析各年级每学期的质量调研情况,对教师的教学成效做出评价。

(三)学校课程的评价

1. 评价单位:学校课程建设领导小组、教学管理部、学生工作部及教研组共同参与评价。

2. 学科教学的评价通过学生问卷调查、座谈会记录、学生课题成果、教学管理部、教研组听课反馈等方式综合评定。

七、学校课程的保障

(一)规章制度

有效落实系列教学管理制度,加强过程化的管理和监督。如《华江中学学生三类课程评价方案》、《华江中学教学常规制》、《华江中学教研工作制度》、《学校教研组长、备课组长考核细则》、《教师履职考核评价细则及考核指南》、《备课组教学质量奖励方案》等。

(二)管理措施

1.成立由校长、教学管理部、学生工作部和教研组长组成的课程项目管理团队,明确人员职责、权限和运行规则,保证课程有效实施。

2. 统一思想,加强研讨,确保课程规范、有效运行。对拓展型课程和探究型课程的实施情况,进行严格的审核、评价,确保教师更准确地理解和把握课程内容与要求,调整或取消一些不理想的课程。

3. 严格执行教学常规管理制度,保证课程教学按计划运行和实施。加强教学质量监控程序,执行教学常规检查监控制度,如定期检查教案、作业,抽査教研组、备课组活动,对检查出的违规情况将按规定进行处理,保证教学质量。对教学常规检查监控过程中形成的相关资料做好档案积累工作。

4.加强校本教研,开展主题是教研活动,定期定时定点开展教研组和备课组活动(教研组活动每两周一次,备课组活动每周一次),做好活动记录。实行校级公开课网上申报制度,要求结合《校磁性课堂评价标准》进行组内听评课交流。

5. 规范质量分析,提高质量分析的实效性。结合“绿蜻蜓”和“云校”平台,为教师提供多维度的各项数据,要求任课教师、班主任、备课组长、年级部主任和教研组长及时对试卷、试题和学生进行分析诊断,查找问题、总结经验、制定下阶段的目标、落实举措,并且以年级部为单位开展教学、作业、考试、评价分析与研究的交流。

(三)资源利用

    学校鼓励教师积极参与课程改革,自主开发校本课程,对愿意做、做得好、有成效的老师将从专项资金投入、表彰奖励等方面保障教学改革的需要。同时充分挖掘、发挥家长、社区、共建单位等资源为学校的课程建设服务。充分挖掘家长资源,每学期一次开设家长微课堂。

(四)专业发展

 以课程建设促进教师团队建设,在课程目标的实施过程中,引导教师确立“用富有磁性的课程为学生的成长、成功奠基”的教育价值观,进一步强化课程意识,明确自身在学校课程建设中的角色、职责、任务与作用。

在江桥实验中学近几年实施的“师资队伍梯队建设”的基础上,根据华江师资队伍的实际,实施强师工程ABC计划,以此加快加强优秀青年教师的培养,提升华江中学青年教师的专业能力和教育教学水平,以满足“实验校”发展的需要。

1. A计划(杏坛立足计划)——针对教龄不满两年的职初新教师(19人),充分用好江桥实验中学“区见习教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学校”的资源,为这些教师提供学科教学和班主任工作的规范化培训指导。此外,通过师徒结对(带教导师为江桥、华江的高级教师、骨干教师)、学科指导(聘请学科专家“贴身指导”)、工作坊研修等形式使这些教师在入职初期就能站稳讲台,快速成长为“教坛新秀”型优秀青年教师。

2. B计划(登高望远计划)——针对教龄在2-10年间的成长期青年教师(13人),以“私人订制”的形式帮助青年教师制订发展规划,为他们搭建专业成长的平台,如进入江桥实验中学四个校级“名师工作室”学习,并提供外出学习观摩、高层次培训的机会,帮助他们成长为学科骨干和班主任骨干;再如根据他们自身发展需求,提供个性化培训和指导(科研论文撰写的指导、区级以上公开课展示课评优课的指导、专项活动的组织策划的指导、各类拓展课探究课的专家指导、校本教材编写(印刷成册)的专家指导、个人教育教学经验的提炼总结等等)。争取在三年内培养出1-2名区骨干教师或“双名工程”学员。  

3. C计划(干部培养计划)——根据学校的发展需要,重点加强中层后备干部的培养储备。下阶段将选取爱岗敬业、开拓创新、有发展潜力、有志于学校管理的青年教师重点培养,实施“中层后备干部挂职锻炼”,通过部门挂职、干部带教、专家指导等方式促进其管理能力和综合素养的提升,为新学校的发展提供坚强的干部保障或后备干部保障和人才保障。

总之,学校将通过课程,特别是多元课程的建设和发展,让学校的特色更加鲜明地凸现出来。


上海市嘉定区华江中学    2020年8月


-->

联系电话:021-69116784 学校地址:上海市嘉定区江桥镇靖远路1358号

copyright©2017 上海市曹杨二中附属江桥实验中学

沪ICP备11021021号-4  |

沪公网安备 3101140200489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