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培训

聚焦教师专业发展 推进教育综合改革——江桥实验中学&华江中学教师科研培训规划规划

作者:江桥实验中学更新时间:2018-03-01 13:47点击量:0

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的优秀教师队伍,是实施素质教育、确保教育教学质量的基础,是学校可持续优质发展的保障。随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上海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逐步实施,为保证我校教师队伍的内涵发展、专业发展及整体水平与学校后续发展要求相匹配,依据《嘉定区“十三五”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培训工作规划》和《嘉定区中小学、幼儿园“十三五”教师校本培训指导意见》,特制定我校“十三五”校本师训规划。

    一、 指导思想

从学校十三.五发展总体规划着手,对接教育综合改革重点项目,整合运用优质培训资源,重点围绕“磁性”课程建设和“磁性”课堂研究开展系列校本培训,培训内容与课程设置应充分回应我校教师专业发展的实际需求,贴近教师课堂教学的实践需要。创新培训方式,激发教师专业发展的内驱力,提升我校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和专业水平。

    二、现状分析

   (一)师资情况

学校现有专任教师75人,本科及以上学历占100%(硕士研究生10人)。其中入选市“双名工程”学员1名,区“名师工作室学员”7名,有3人参加区“种子教师工作坊”培训,形成了一支业务精良的骨干教师队伍(区骨干3人,镇骨干5人,校骨干13人)。

blob.png 

 

(二)优势

1.十二.五期间,学校形成了“全员培训”和“分层培训”相结合的校本培训模式。师德师风建设、专业精神铸造以及基本理念、基本技能、教育科研、职业品质等不分学科的培训实行全员培训指导,并与学校当年度重点工作推进相结合;教师的学科专业提升(包括班主任工作)实行分层培训指导,并与校本研修相结合。提高了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2.校本培训师队伍初步形成。校“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和各级骨干教师不仅成为教育教学改革的先锋、教育教学研究的引领者,也成为了校本培训的培训者。他们积极承担校本培训任务,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

    3. 学校教师群体的师德师风有较大提升,不同层次教师的“专业精神、专业知识、专业能力”等方面都有明显提高,学校不再有弱势学科,强势学科成为全区“品牌学科”。

(三)不足

1.我校缺乏高端优秀教师(如特级教师、区学科带头人等),区骨干教师人数不多,青年教师的教学功力尚显不足,师资队伍梯队建设还需进一步加强;教师的师德修养、专业能力和人文素养等有待提高;德育队伍建设有待进一步优化。

    2.校本培训体系还不够健全。分层分类的培训模式不够清晰,相关机制、策略有待完善,培训课程不够丰富。虽设立了专项培训、主题培训,但能满足不同教师需求的个性化培训还很缺乏。

3.信息技术的支持功能还未充分发挥。还未充分运用互联网+研训教一体的培训方式,缺乏数据支持,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培训效果。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有待提升。

    4.学区、新优质联盟的校本联片培训还未正式启动。需思考如何依托江桥实验中学新优质联盟、江桥学区各校的优质资源,围绕联盟、学区的重点实施项目开展联片培训。

    三、工作目标

努力构建“互联网+”、“学区联盟集群发展(组团式发展)”背景下的具有本校特色的教师校本培训体系,以满足各类教师的专业需求,夯实各类教师的专业基础。拓宽培训途径,优化培训模式,建设一支能够胜任学校“重在奠基、和谐发展”办学理念下课程教学任务的、有较强职业精神、能为全体学生提供优质教育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助推教育综合改革、助力学校特色发展。

    四、工作措施

为了让校本培训能更好的满足教师的实际需求,学校开展了相关的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培训内容版块,教师的需求集中在首位的是校本课程建设和课堂转型研究,第二位是信息技术方面培训(微课制作、手机同屏技术等),第三位是学生核心素养方面培训;在校本培训方式方面,首位是外校考察与观摩,第二位是以问题为中心的研讨活动,第三位是名师、专家指导。鉴于本校教师的实际需求、结合学校整体发展规划,拟定了以下措施:

   (一)以“师资队伍梯队建设工程”为引领,落实分层分类培训

我校从2015学年起实施“师资队伍梯队建设工程”,这是一项中长期工程,力争经过五年的努力,形成一支优秀教师梯队,使不同层次、不同类型教师在专业素养的四个方面(专业精神、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人文素养)均有显著提升。

     1.全员培训——夯实教师基本素养

   (1)专项培训:主要涉及师德类、人文类、科研类、教学技能类等通识培训。重点围绕“如何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等内容开展系列培训。

(2)主题培训:主要对接学校的教育综合改革重点项目如“磁性”课程建设开展系列培训培训内容有课程基本理论校本课程开发”、课程纲要撰写、“课程设计的优化”等,提升教师个体的课程领导力和开发实施“磁性”课程的能力。

      2.“私人订制”——满足教师个性需求

学校根据各类教师的实际需求,研究确定相应的培训项目并组建若干培训小组,为教师提供专门化的培训和指导。如科研论文撰写、课题研究的指导、专项活动组织策划的指导、校本教材编写的指导、个人教育教学经验的提炼总结、后进生问题学生的会诊等等。有共同发展需求的老师在一起培训学习,合作互助,满足教师的个性化需求,提高了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3.师徒结对——职初期新教师培训

教龄不满两年的新教师以师徒结对形式接受成熟教师的专业引领(含班主任工作),师徒签约,制定带教计划,进行规范的校内职初培训和指导,力争在这些教师的入职初期使之快速成长为“教坛新秀”型优秀青年教师。

     4.学科指导——成长期青年教师培训

继续聘请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等五门学科专家,为五个教研组的青年教师专业发展提供有效指导。自2016学年起,将尝试聘请非中考学科(如体育、科学等学科)教学专家(顾问)驻校进行常态化指导。学科专家帮助青年教师制订发展规划,加强听课诊断指导,开设专题讲座,并提供外出学习观摩机会,为他们的脱颖而出创造良好的条件,帮助他们成长为校级、镇级骨干教师。

   5.专家导航——成熟期骨干教师培训

   为培养一批高端优秀教师(如特级教师、区学科带头人、区骨干教师等),学校创新人才培养机制,从2015年9月起成立四个校“名师工作室”开展学科带教(“王建梅英语工作室”、“沈志雄数学工作室”、“徐永光德育工作室”和“蔡青桔班主任工作室”)。由校内名优教师担任主持人,聘请市、区知名学科专家担任导师,为我校主动谋求专业再提升的优秀教师(高级教师、骨干教师)诊断导航、搭建平台。

   培训融入“师徒结对”和“私人订制”的形式,学员与英语名师基地、德育实训基地的优秀学员结成师徒对子,开展 “一对一”零距离指导;根据学员的实际需求,提供个性化的培训和指导。

   十三五期间,四个工作室将依托市基地的优质资源,围绕研修主题,开展理论学习、外出观摩、课堂实践、命题研究、专题论坛、读书交流等系列活动,使学员逐渐从经验型、成熟型教师向专家型、研究型教师转变。

    (二)以“磁性”课程建设和“磁性”课堂研究为抓手,强化“研训教”一体化

1.学科研修

开展基于课堂实际、基于问题导向的学科培训。实施学校十三.五课程建设重点项目“基于绿色指标的磁性课堂建设”,着力打造富有吸引力的课堂,提升课堂品质。在这个核心项目引领下,分学科成立11个磁性课堂研究子项目(见下表),形成“总项目——子项目”的学科研修网络。各子项目组教师围绕课堂教学中的共性问题,开展“研训教”一体的实践培训,合作研究解决学科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学校将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组织相关理论培训与学习交流,提升教师设计实施“磁性”课堂的能力。

          磁性课堂建设子项目研究

blob.png  

    为使学科培训更具实效、针对性,各项目组由项目负责人牵头,组织组员讨论拟定学科培训的五年主题(递进式)。如物理:第一年:基于课程标准的物理“磁性”课堂教学;第二年:信息技术在课堂中运用(微课);第三年:信息技术在课堂中运用(手机同屏技术)第四年:移动助学;第五年:物理“磁性”课堂范式与实践。

2.班主任研修

每周一开展班主任两级(单周学校、双周年级部)校本培训。聚焦学校“三会一有”德育磁性课程开发与实施,通过问题反思、主题探索、课题研究等三个层次的校本培训,创新构建和优化实施学校“知行统一”、适应江中学生的有江桥特色的”三会一有”德育磁性课程,实现班主任“研训教”一体化,促进班主任专业化发展。

一是问题反思:面向全体班主任开展“德育研究创意成果征集评选”,通过校本培训引导班主任围绕德育研究创意成果的参考范围(即“三会一有”分年级育人目标)撰写创意案例,培养班主任的育人意识和育人能力,提升育人品质。

二是主题探索:组织班主任中心组成员认领“三会一有”德育课程的某一个主题,通过学习相关课程标准,细化“三会一有”分年级育人目标;围绕主题内容,分年级开展现状调查;整合多方资源,优化构建德育课程等途径开发和实施基于校情和学情的分年级“三会一有”德育课程(包括专题聚焦课程和实践活动课程)。

三是课题研究:由学校德育和班主任名师工作室主持人领衔,全体学员共同参与,开展“三会一有”德育课程开发和实施的课题研究。

blob.png 

    (三)以“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为载体,保障教育教学质量

    十三.五期间我校将重点实施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 聘请专业人士开展信息技术专项培训,让我校教师能与时俱进地掌握先进的信息技术,不断提升教育教学效果。

   1.开展通识培训,优化教学管理

   组织教师学习如何正确使用网上阅卷系统、学业质量监测与评估系统、网上选课系统、网上课程评价体统,网上问卷系统等,用信息化的手段保障我校教育教学质量稳中有升。

2.创新培训课程,满足个性需求

   鉴于我校有众多教师具有开发学科“微视频”、“微课程”的意愿,学校将组建“微视频制作”等项目团队,开展相关培训和实践。在形成一定数量与质量的各学科微视频资源的同时,形成一支由信息技术优、学科能力强的教师组成的校本培训团队,对本校的其他教师开展相关培训。

    3.建设交流平台,实现资源共享

    推进“微视频”、“微课程”资源库建设,建立校园网专题学习平台,鼓励全校教师将优质“微视频”“微课程”分享到平台并开展互动交流,形成教师自主研修、自主交流、自我提升的校本培训新模式。

    (四)以联盟集群培训为导向,发挥引领辐射作用

   我校作为上海市新优质项目学校、嘉定区初中“新优质联盟”主席学校、江桥学区三所初中的牵头学校,十三.五期间将充分运用校本资源,整合各方资源,围绕联盟、学区的重点实施项目开展专题联动培训,促进区域内外各校教师的共同发展。

    1.市级德育队伍培训

  依托校级德育和班主任工作室、曹杨二中园区的优质培训资源,承担“市郊骨干班主任研修”及“市新上岗德育教导跟岗实训”,借力此类培训,形成我校特有的德育培训模式与机制。

2.见习教师规范化培训

作为嘉定区见习教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学校,十三.五期间我校将为来自丰庄中学、金鹤中学、杨柳初级中学及本校的见习教师提供学科教学和班主任工作的规范化培训指导,通过此项培训,实现见习教师和带教导师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3.联盟、学区联片培训

集聚各校资源,拓宽培训内容,形成具有联盟特色、学校个性的培训新模式。

(1)基于质量提升的中考学科命题研究

 由我校牵头组织区内13所新优质学校开展“中考学科命题研究与实践”,邀请学科专家作命题方面的专题培训和指导,定期开展研讨,以此为抓手提升教师的学科命题能力和专业水平,进而提升联盟内学校的整体教学质量。

 (2)基于绿色指标的磁性课堂研究

举行江桥实验中学新优质联盟“基于绿色指标的磁性课堂建设”项目研究启动仪式,联盟内的其他四所学校(金鹤中学、杨柳初级中学、黄渡中学、徐行中学)按需加入各磁性课堂研究实验小组,全面实施课堂研究。通过组织联盟内学校联动教研、课堂教学评比等,搭建磁性课堂交流平台,推动课堂教学改革和区域教学质量的提升。

    五、保障措施

为了保证我校校本培训顺利实施、取得实效,学校将健全以下保障机制:

1.组织保障:

Ø  学校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教师培训工作领导小组”,制订“十三五”校本师训规划和学期工作计划,对培训项目进行顶层设计和全程指导;每个培训项目配备责任人,负责该项目的课程设计、具体实施和教师考核。

Ø  配备一名教师培训专管员,负责校本培训的具体操作。

    2.经费保障:

Ø  培训基地建设费用;

Ø  课程资源建设费用;

Ø  专家讲课、指导费用;

Ø  教师外出学习、观摩费用;

Ø  其他费用。

    3.资源保障:

Ø  我校名誉校长、上海市特级校长王志刚校长拥有丰富的优质专家资源,将尽可能满足十三.五校本培训所需。

Ø  区教师进修学院、市英语名师基地、市德育实训基地等,将为培训提供优秀教师资源。

Ø  采用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的方式,建成一个“智库”,即聘请市、区有影响力的教育教学专家组建专家团队,为我校教师提供智力服务和专业指导。

六、具体安排

 blob.png

 blob.png



-->

联系电话:021-69116784 学校地址:上海市嘉定区江桥镇靖远路1358号

copyright©2017 上海市曹杨二中附属江桥实验中学

沪ICP备11021021号-4  |

沪公网安备 31011402004896号